5月12日,是我国第八个“防灾减灾日”。中国地震局9日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召开主题为“科学理性面对地震,有效减轻灾害损失”的新闻发布会,介绍地震监测预报的相关工作,台网中心主任潘怀文发表了讲话。
图为发布会现场。新华网 金佳绪 摄
据介绍,我国地震速报发展前后经历了数个阶段,模拟记录时期大约震后一至两小时发布速报,数字记录时期为震后半小时左右发布速报,网络时代地震速报可以做到大约10分钟左右发出。从2013年至今,地震速报实现自动化,自动速报能在震后1到2分钟内给出自动结果,台网中心10分钟内可以给出正式速报结果。地震监测、速报的定位也随着监测台网的密度增加显著提高。
潘怀文表示,我国的地震监测、速报能力在国际上已处于先进水平,特别是针对于发生在我国国内和邻区的地震,“我们有信心给出快速、准确、权威的监测速报结果。”目前,我国对于十年尺度的长期预测对西部7级和东部6级左右地震把握相对较好,年度地震重点危险区对6级左右地震总体预测效果相对较好,对5级以上地震的预测准确率约为30%。
武汉市为“防灾减灾日”,启动了近日武汉市启动“防震减灾宣传活动周”,宣传指导市民群众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应对灾害的能力。据悉,武汉市是专家认为的地震偏安全城市,但也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城市。武汉市一向重视防震减灾工作,目前,武汉建有测震、前兆、强震等地震监测台站25个,实现了地震监测数据网络实时传输、汇集及数据库管理,武汉地震前兆监测和强震监测能力处于同类城市前列。
针对于阵后救援,强化无人机在救援中的作用。北京近日推出《北京市“十三五”时期应急体系发展规划》,表现了我国对灾后救援的重视。同时,对房屋建筑和基础设施采取抗震措施提高抗震能力,是减轻地震造成人员伤亡、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的根本途径,地震区划图是工程抗震的最重要依据。 |